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罗晓静[1]
机构地区:[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430073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5期102-110,共9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 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80440016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JC751035)
摘 要:本论文对鲁迅改造国民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重新作出思考,认为孤独的个人与个人的孤独,是鲁迅挥之不去的情结,并成为鲁迅作品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鲁迅作品中,"孤独者"已经成为一种人物形象的范式。"孤独者"或"孤独",正是在个体性与群体性、内在性与外在性的悖论中,"个人"的自性与我性的完整、独立的存在。因此,鲁迅作品中的孤独者形象和孤独主题表现了具有现代意识的个人观念,并且意味着个人的自识、自剖、自省达到了相当的程度;与此同时,当"个人"的自大、个性具有高于群伦的优越性,鲁迅作品中的孤独者形象和孤独主题也就成为"个人"最高可能的存在和不可逃脱的归宿。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7.24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