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晓星[1]
机构地区:[1]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
出 处:《艺术设计研究》2010年第3期35-42,共8页Art & Design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密教研究>;项目编号:09XZJ005;2008年度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密教研究>;敦煌研究院院级课题<莫高窟第361窟研究>;项目编号200806
摘 要:本文以莫高窟第361窟的中唐供养人为研究中心,通过对莫高窟第361、386、14三个洞窟的实地考察,认为第361窟的供养人与以往按身份高低排列整齐的供养人不同,而是以进行传供法会的形式出现。文中还进一步讨论了此时壁画中新出现的"振铃"供养方式,并提出第361窟存在高缠头的吐蕃装供养人,认为他们可能是来自吐蕃本土地位较高的吐蕃人,因此第361窟的营建很可能是有吐蕃人参与的。
分 类 号:P931.3[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9.24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