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海南[1]
出 处:《肝脏》1999年第2期94-95,共2页Chinese Hepatology
摘 要:近年来,随着肝纤维化机制的逐步阐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细胞外基质分解酶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以活性中心存在Zn^(2+)为特征的MMP基因家族的新分子不断被发现。本文就肝脏中已知的MMP种类及其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一、MMP (一)MMP的类型和结构 MMP是以细胞外基质蛋白为主要底物的一组金属依赖性蛋白酶的总称。近年,数种具有跨膜结构的MMP(membrane-type MMP, MT-MMP)被发现,因而现在主张根据基因结构特征分类。 MMP的基因基本结构由信号肽、前肽、酶活性部位、铰链、血红蛋白结合蛋白类似物5个区域组成,根据与细胞内酶活性有关的弗林蛋白酶识别部位(RXKR)的有无,大致可分成2类,即RXKR型和非RXKR型。前者包括有跨膜结构的4种MT-MMP和无跨膜结构的MMP-11。后者现已分出三型12种,MMP-7(基质溶解素)属短小型,MMP-2、MMP-9属纤维连接蛋白型,最早发现的MMP-1为MMP基本型。 (二)MMP-1、MMP-13 MMP-1是间质型胶原酶,MMP-13又称胶原酶3,可特异性地分解Ⅰ、Ⅱ、Ⅲ型胶原。潜在型MMP-1经纤维蛋白溶酶等丝氨酸蛋白水解酶的限定分解和自身的媒触反应转变为中间活性型,再在MMP-3的作用下而变为活性型MMP-1。MMP-1。
分 类 号:R329.26[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R575.202[医药卫生—基础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