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颈动脉损伤后局部NO含量和eNOS mRNA表达的影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然尊[1] 石蓓[1] 郭艳[1] 许官学[1] 王冬梅[1] 沈长银[1] 

机构地区:[1]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出  处:《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年第10期1222-1224,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基  金:贵州省教育厅重点项目(No.黔教科2007-040号)

摘  要:目的经静脉移植MSCs治疗球囊损伤的粥样硬化颈动脉,探讨MSCs对动脉损伤后修复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制作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动物模型48只,分为MSCs移植组(n=30)和对照组(n=18)。MSCs移植组于球囊损伤前经外周血采集MSCs并体外培养扩增,于球囊损伤后即刻、1周和2周经静脉移植MSCs,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球囊损伤后4周收集血管标本,经免疫化学染色后观察血管病理形态学特点、计算新生内膜和中膜面积、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及ELISA法测定局部NO含量和RT-PCR检测eNOSmRNA表达。结果血管病理形态学检测显示,MSCs移植组颈动脉内皮细胞少量缺失,但无内皮的片状剥脱,管壁部分区域轻度增厚,管腔轻度狭窄,增厚处中膜可见少量泡沫细胞沉积,部分区域伴少量纤维组织增生,呈动脉粥样硬化早中期(脂纹-纤维斑块期)改变。与对照组比较,MSCs移植组新生内膜面积(NEA)和中膜面积(MA)均明显减少(P<0.05);而两组间新生内膜/中膜面积比(I/M)无统计学意义。同时,血管壁PCNA测定显示:MSCs移植组PCNA阳性细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与移植组相比,对照组新生内膜增生程度更为明显。MSCs移植组损伤的颈动脉局部NO含量和eNOS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eNOSmRNA表达程度与4周时动脉内膜增生情况相关分析显示呈负相关。结论 MSCs静脉移植可明显降低球囊损伤动脉的新生内膜增生,这可能与损伤动脉局部eNOSmRNA表达和NO含量增加有关。

关 键 词: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内膜 间充质干细胞  

分 类 号:R329[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