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严打”的制度基础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门金玲[1] 

机构地区:[1]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

出  处:《中国改革》2010年第11期49-51,共3页CHINA REFORM

摘  要:按照公安部的部署,从今年6月开始,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了为期七个月的"2010严打整治行动"。如今,年终将至,各地纷纷盘点自己"严打"整治的"成果"。其中"打黑除恶"和"扫黄打非"无疑是重点,各地破获了不少大案要案,打击了一些犯罪团伙。一些地方的治安也有所好转。回顾历史,从1 983年第一次"严打"算起至今,全国共组织开展了四次大规模的"严打"。每次"严打",均取得一些"成果",但程序制约废弛、权利保障虚化等问题,也引发很多争议和反思。这些反思无疑促进了中国刑事司法的进步。对于此轮"严打",舆论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且评价不一。有人认为仍然存在不少固有问题,例如"打黑"扩大化倾向、刑事辩护环境恶化等;也有人认为这一轮"严打"与先前的"严打"有很多不同,已经摒弃了过去的一些违反法治原则的做法,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专项整治行动。新一轮"严打"和过往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依法严打"如何进行?打击犯罪的正途何在?在"2010严打"即将收尾之际,我们特刊发一组学者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关 键 词:中国 公安工作 犯罪行为 被告人 知情权 

分 类 号:D922.14[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