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菌致病性及抗源育种利用研究简报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甘代耀[1] 翁启勇[1] 王乌齐 江文清 

机构地区:[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  处:《福建稻麦科技》1999年第1期49-52,共4页Fuj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Rice and Wheat

摘  要:在八十年代研究的基础上,从1990至1997年系统地开展了稻瘟病菌(PyriculariaoryxarCav)的致病性、水稻抗源材料的筛选和抗性基因分析,以及抗源材料的育种利用研究。研究了稻瘟病菌致病性的变化基础和特点,在明确福建省稻瘟病菌相对稳定的优势致病性小种为ZB13、ZB15的基础上,筛选出抗性强、抗谱宽的水稻抗源Tetep、谷农13、梧农1号、赤块矮选、红脚占和广农种等;筛选出新抗源矮秆Tetep;明确主要抗源对优势生理小种ZB13、ZB15等具有2对抗性基因,抗性遗传效应好;运用抗源谷农13和梧农1号等,育成抗瘟、丰产、适应性强的南保旱新品种和南在早1号、建154和南系1号等的抗瘟丰产新品系;逐步形成融多学科为一体的稻瘟病菌致病性、水稻抗源筛选和创造、抗性基因分析和抗源育种利用系统。

关 键 词:稻瘟病菌 致病性 水稻抗源 抗性基因 抗性育种 

分 类 号:S435.111.4[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