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期内单采血小板体外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拥军[1] 王丽[1] 吕杭军[1] 

机构地区:[1]浙江省血液中心,浙江杭州310006

出  处:《中国输血杂志》2010年第9期689-691,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摘  要:目的探讨保存期间不同含量和纯度的单采血小板体外特性的变化。方法根据血小板的含量和纯度,将单采血小板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22±2)℃震荡条件下,100%血浆保存7 d,分别于d 0、d 1、d 5、d 7取样检测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形态、pH、葡萄糖、乳酸含量、CD62p、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和细菌培养等指标。结果血小板保存到d 7时,各组乳酸生成量、MPV、CD62p阳性表达率显著增加,pH、PAgT显著降低(P<0.05),但Ⅱ组各项指标的变化程度比Ⅰ、Ⅲ组低,且pH仍>6.7;与d 5相比,Ⅱ组血小板的新陈代谢指标、形态学、活化与体外功能指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亦未见细菌生长。结论在血小板保存过程中,确实存在保存损伤,不同含量和纯度的血小板制品损伤程度不一,只要将每袋血小板计数控制在(1.0—5.0)×1011,白细胞污染率控制在1.0×106以下,可以将保存时间由目前的d 5延长到d 7。

关 键 词:血小板保存损伤 血小板单采 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活化 新陈代谢 

分 类 号:R457.1[医药卫生—治疗学] R331.143[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