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何诗海[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中文系
出 处:《文学评论》2010年第6期121-127,共7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何诗海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明清文体史料与文体学研究"(批准号08CZW024);"中山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0909094)的部分成果
摘 要:"文体备于战国"说在描述战国文章的繁荣局面,揭示战国文章发扬《诗》教、深于比兴、敷张扬厉等特点,以及战国之文对后世辞章的影响等方面,具有相当的深刻性、正确性。然而,章学诚在以《文选》诸体论证这一问题时,却理据不足,时有牵强、片面之失,故其后又有文体备于西汉、东汉和唐宋等种种争议。尽管如此,这一命题突破了传统文体学热衷于追源溯流,专注于考证个别、具体文体发生状况的局限,更重视从宏观上考察一个时代文体的发展、兴盛及衍变情况,全面把握文体发展衍变轨迹,揭示其内在规律,因而比考证文体起源具有更宽广的学术视野、更显著的思辨色彩和理论价值。这一命题不仅为传统文体学注入了崭新的内容,更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给当时及后世文体学以丰富的启迪。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