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TOF、BIS联合监测指导气管拔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丽峰[1] 鲍杨[1] 史东平[1] 封卫征[1] 杭燕南[1] 

机构地区:[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嘉定分院麻醉科,上海嘉定201800

出  处:《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第21期3061-3063,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基  金:上海市嘉定区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2007JKK020)

摘  要:目的观察全麻患者在肌松监测(train of four,TOF)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 ralindex,BIS)监测联合指导气管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分析其术后肌松残余(postoperative residual curarization,PORC)的发生率。方法选择180例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年龄(60±5)岁,随机分为三组:传统组(呼之睁眼、抬头5s、握拳有力时拔除气管导管)、BIS组(保持BIS=75±5范围内拔除气管导管)、TOF+BIS组(保持BIS=75±5、在TOF≥0.9时拔除气管导管)。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各组术前、拔管时、拔管后30min、拔管后1h的BIS、MAP、HR、SpO2、PETCO2、TOF值,定义TOF<0.9为PORC。结果传统组MAP、HR均有显著变化(P<0.01),拔管后1h的PORC发生率28%;BIS组术前与拔管时比较MAP、HR也有显著差异(P<0.05),PORC发生率15%;TOF+BIS组MAP、HR指标稳定(P>0.05),PORC发生率为0%。结论 TOF+BIS联合指导气管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TOF<0.9发生率低,患者恢复更平稳、安全。

关 键 词:四个成串刺激 脑电双频指数 气管拔管 血流动力学 肌松残余作用 

分 类 号:R246.2[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