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Mark Saunders 王乃粒
出 处:《世界科学》1990年第12期4-5,共2页World Science
摘 要:在所有的行星中,火星的确是最令人感到神秘莫测和魅力无穷。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1976年发射的两只“海盗”登陆舱达到这颗红色的行星以来,苏联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射的两只火卫-宇宙飞船就成了第一次对这颗行星的探索。因此,这一事件十分令人兴奋。尽管这两只飞船均过早失事(火卫-1号在飞往火星的过程中失事,而火卫-2号则仅在轨道上飞行了57天之后就失去了联系),这项雄心勃勃的探索计划还是带回了一些新的、重要的科学数据。在火卫一使命以前,对火星空间的了解甚至还不及对水星、木星和土星这样一些更遥远的行星的空间环境的了解。以前研究过太阳风同火星的交互作用情况的使命只有两次:1965年发射的飞近天体进行探测的水手4号宇宙飞船,它在最接近火星的地方仅仅擦过了弓形冲击波区(bow shock);70年代初苏联发射的三只轨道飞行器(火星2,3,5号)。苏联的三只飞船都是在火星上空至少1,000公里处沿轨道飞行,这一高度对研究太阳风交互作用的关键情况来说太高了。因此,对苏联人的有欠缺的记录所作的解释是不可靠的。尤其是关于火星的本征磁场问题更是如此。因此,在火卫一飞船以前,对火星附近的太阳风是否全部被一种离子球面(就像在金星附近那样)偏转掉?或者,是否有一种磁场(如像地球附近)在起作用呢?这样一些问题并未弄清楚。
分 类 号:V476.2[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