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杜学彬[1,2]
机构地区:[1]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730000 [2]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兰州科技创新基地,兰州730000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年第10期1321-1330,共10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08BAC35B01-8)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专题(编号:2006BAC01B02-04-03)资助
摘 要:研究了地震预报中的两类视电阻率变化及其产生原因.第Ⅰ类变化属于地震前兆现象,是震前中期、短临阶段的视电阻率异常;第Ⅱ类变化是在中国大陆或西北、华北等大区域,同步、似同步发生的视电阻率长趋势变化的转折/加速异常,或在长趋势变化过程中发生的下降/上升异常.此类异常的时空丛集现象对应中国大陆、大区域的高地震活动水平及其周边远距离的大震活动.基于两类变化的表现特征,研究了2008年四川汶川MS8.0大震前的视电阻率变化,认为在震前中期阶段,位于松潘-甘孜活动地块边缘的4个台记录了突出的视电阻率异常,但震前短期阶段的前兆信息弱、无临震信息,不能实施短临预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