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寿卫国[1] 周连芳[1] 吴国华[1] 陈绍兰[1]
机构地区:[1]杭州市萧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科,311201
出 处:《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0年第11期836-838,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Industrial Hygiene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摘 要:目的探讨职业性二甲基乙酰胺(DMAc)接触对肝脏的损害效应。方法收集氨纶工厂近2年作业场所DMAc的监测数据,按工作岗位DMAc浓度是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20mg/m^3),将DMAc作业人群分为低接触组(259人)和高接触组(165人),选择不接触毒物的工人作为对照组(309人)。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其他可能影响肝功能的因素,以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判定研究对象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DMAc接触组肝功能异常率为18.3%,对照组为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DMAc致肝脏损害44例,发生率为10.38%(44/424),其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1者41例,占93.18%(41/44),35例为胆汁淤积型肝病,9例为肝细胞性肝病。结论DMAc可引起接触工人的肝脏损害,分型为肝细胞性肝病和胆汁淤积型肝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