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思奎[1] 石庆凤[1] 王伟红[1] 袁建国[1] 宋吉奎[1] 管姗[1] 查岩[1] 王凯[2]
机构地区:[1]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肝病科,252000 [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肝病科
出 处:《中华传染病杂志》2010年第10期620-623,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摘 要: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传染病,也是预后较差的一种疾病。对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树突状细胞(DC)是已知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DC表达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MHC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以及DC分泌的IFN-7、IL-12、IL-18等细胞因子,反映了DC的分化成熟程度。我们利用IL-10、TNF-α、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IL-4分别培养健康对照者和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外周静脉血的贴壁单核细胞,
关 键 词:慢性乙型肝炎重度 树突状细胞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分化 患者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Ⅱ类分子 抗原呈递细胞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9.19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