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彭贵珍[1]
出 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116-119,共4页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Labor Relation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上海劳资争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8JC770009)
摘 要:近代中国劳资争议曾长期作为劳工问题研究的"伴生物"存在。改革开放以来,它逐步成为学者独立研究的对象。30年来,学者对近代中国劳资争议的概况、引发劳资争议内外部因素以及劳资争议的调处等问题展开了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当前的研究也存在明显不足:对处于劳资争议主体地位的工人和资本家自身的行动与动机缺乏应有的关注;对劳资争议调处的研究注重于南京国民政府的调处,北洋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劳资争议调处中的作用很少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在劳资争议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方面,研究者注意了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对劳资争议的影响,而劳资争议对社会的影响则未被关注。In modern China,labor disputes have existed as a"companion"of labor issues for a long term.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labor dispute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object of independent research.In the last three decades,scholars studied on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labor disputes of modern China,o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 of labor disputes,on the mediation and arbitration and obtained achievements.However,there are obvious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research.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