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黑龙江“界江文化”研究笔谈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曲晓范[1] 宿丰林[2] 张宗海[3] 段光达[4] 周喜峰[4] 霍明琨[4] 李秀莲[5] 吴树国[4] 唐戈[6] 祁学俊 

机构地区:[1]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系 [2]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 [3]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4]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5]哈尔滨师范大学东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6]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 [7]黑河市人大 [8]<黑河学刊>

出  处:《黑河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49-52,共4页Journal of Heihe University

摘  要:黑龙江是世界著名大河。历史上,作为中国的一条内河,其同长江、黄河一样,是中华文明的主源之一,孕育了中国东北古人类灿烂的文明,造就了诸如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历史上雄霸一方的强势民族。自17世纪始,伴随着俄罗斯殖民者的闯入,中、俄在黑龙江上就边界问题首启战端。以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为标志,黑龙江上源额尔古纳河成为中俄第一条界江。至19世纪中叶,俄国殖民者趁清王朝疲于内忧外患、无暇顾及中国东北边防之机,开始向黑龙江干流及其支流乌苏里江区域非法移民,并借此重新提出划界要求,最终于1858—1860年间迫使清政府订立了中俄《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由此使黑龙江成为中俄界江——世界上最长的界江。界江形成后,俄罗斯族、汉族纷纷向该区域大规模移民,与原生各民族交叉而居。自此,俄、汉、土三元文化同生共容,乃至互相渗透,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中俄"界江文化带"。黑河学院地处中俄界江的核心区域黑河市,借《黑河学院学报》创刊之机,特辟专栏,提出中俄黑龙江"界江文化"研究命题,试图以之为学术使命,为中俄黑龙江界江区域的繁荣、为中国边疆文化建设作出贡献。为此,特邀东北历史文化方面的部分著名专家就中俄黑龙江"界江文化"研究提出宝贵意见,以壮声势。在此,也对在百忙中参与讨论的各位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由此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对黑龙江界江的历史与文化展开深入研究。

关 键 词:黑龙江 元文化 中俄 《尼布楚条约》 历史文化 19世纪中叶 《瑷珲条约》 《天津条约》 

分 类 号:G09[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