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新中医》2011年第1期66-67,共2页New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云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编号:2006XFX02)
摘 要: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中医证型与病程、类风湿因子(R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RA患者201例,按照本课题组统一制定的临床观察表对患者进行随机调查,研究中医证型与病程、RF之间的关系。结果:证型分布为寒湿痹阻100例占49.75%,湿热痹阻32例占15.92%,肾气虚寒29例占14.43%,痰瘀痹阻21例占10.45%,肝肾阴虚19例占9.45%。5个证型按构成比排列顺序为寒湿痹阻>湿热痹阻>肾气虚寒>痰瘀痹阻>肝肾阴虚。寒湿痹阻型与湿热痹阻型病程均较短,与肾气虚寒型、痰瘀痹阻型、肝肾阴虚型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各证型均以RF<16比例较大,与本证型自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肝肾阴虚型RF<16的比例最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湿热痹阻型、肾气虚寒型、痰瘀痹阻型RF>64的比例较高,与寒湿痹阻型、肝肾阴虚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RA起病时多见寒湿痹阻与湿热痹阻型,随着疾病的发展渐以肾气虚寒、肝肾阴虚、痰瘀痹阻型多见;而RF并不能反映中医证型的变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