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区流行性出血热120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惠芬[1] 宋诗铎[1] 王玉宝[1] 王磊[1] 

机构地区:[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感染科,300211

出  处:《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年第9期185-187,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

摘  要: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hemorrhagicfever,EHF)是由汉坦病毒(hantavirus,HV)引起的主要南啮齿类动物传播的一类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以发热、出血、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损伤,加之本病毒的泛嗜性,可导致全身多脏器损害,故临床过程错综复杂。由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给早期诊断尤其是发热期诊断带来了一定困难,易造成误诊。自20世纪90年代起,天津市EHF病例明显增多。为深入了解本地区EHF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治情况,进一步探讨如何减少误诊及更合理的治疗,特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近10年的EHF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关 键 词:流行性出血热 临床特征 流行病学 天津地区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全身多脏器损害 自然疫源性疾病 急性肾功能衰竭 

分 类 号:R512.8[医药卫生—内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