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致药物热的临床特征及处理措施  被引量:9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方勇[1] 肖和平[1] 唐神结[1] 梁莉[1] 沙巍[1]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病诊疗中心上海市结核(肺)重点实验室,200433

出  处:《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年第11期136-139,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

基  金:上海市传染病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08GWZX0104)

摘  要: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热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措施。方法收集2006年4月至2010年3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门诊或住院期间确诊为肺结核或肺外结核并接受抗结核治疗的78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抗结核药引起药物热进行分析。结果抗结核药引起药物热以利福平最多见,其次为对氨基水杨酸和吡嗪酰胺,发生时间均在抗结核后2个月以内,主要集中在用药后1~3周。药物热以39℃以上高热为主。伴随症状主要有皮疹、畏寒和寒战、头痛、鼻塞流涕、恶心呕吐和关节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中,嗜酸粒细胞增高15例,降低15例,正常38例,63例患者行肝功能检查,肝功能异常10例,肝功能损害4例。怀疑有药物热存在时,都先采取了停药的处理方法,其中59例患者全部停药,19例采取了逐步停药。有合并症的患者均先按照合并症处理原则进行处理,恢复正常后再逐步试药;无合并症的患者热退后,即开始试药;试药方法均按照致热可能性由小到大逐一从小剂量开始试用。本组患者基本上在停药后24~48h,发热即可退去。结论药物热是一种超敏反应,有其特点和规律可循,应从伴或不伴有肝损伤或皮疹等4个方面来处理。

关 键 词:抗结核药 超敏反应 治疗 

分 类 号:R595.3[医药卫生—内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