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美社会文化交流中的孔子元素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涛[1] 

机构地区:[1]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

出  处:《思想战线》2011年第1期106-110,共5页Thinking

基  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孔子在美国:近百年来孔子在美国报纸上的形象变迁"(2009YY19);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孔子的美国化: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社会生活中的孔子形象"(09SKJ01)阶段性成果

摘  要: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但美国的中国信息极为匮乏。在两国政府的推动之下,物质交流、人员流动和孔子学院相继启动,成为美国人获取和更新中国信息的主要渠道。这些社会文化交流多与孔子联系紧密。美国人以此为基础建构的中国信息有两大重点。其一,中国纵然屡次反孔并受外界影响,其孔子情结却极为牢固,折射出中国国家性格的传统属性。其二,中国又立足孔子,展开积极进取的外交攻势,是美国文化影响的有力竞争者。交流活动中的孔子元素展现了当代中国延续传统并利用传统参与重建国际权力格局的形象。

关 键 词:中美关系 社会文化交流 孔子 中国形象 

分 类 号:F752.771.2[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