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学视阈内的“野”范畴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振谦[1] 

机构地区:[1]暨南大学中文系

出  处:《北方论丛》2011年第1期20-24,共5页The Northern Forum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0JYC75112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00470944);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项目(GD10YZW0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野"是中国古代诗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先秦时期,儒家之"野"与"文"、"礼"相对,侧重人性伦理;庄子之"野"与自由、自然相通,强调质朴的自然形态。在魏晋玄学思潮的影响下,庄子之"野"开始运用于文学批评,成为诗学审美范畴。司空图《诗品》中提出的"疏野"是唐代诗学重要的审美标准,宋人对"野"字及相关意象的广泛运用既是其学陶的重要表现,也是宋诗平淡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元明清时期,"野趣"成为文人的重要心理归属和审美情调的惯用提法。

关 键 词: 范畴 庄子 野意 疏野 

分 类 号:I207.2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