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樊浩[1]
机构地区:[1]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南京210096
出 处:《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1期7-13,共7页Study & Exploratio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0AZX0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9JJD720026);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度重大项目
摘 要:对"伦理"和"道德"的概念辨析,不是出于思辨哲学的形上偏好,而是因为它们标志着道德文明和道德哲学发展的诸历史哲学形态。孔子开辟的道德强势话语下伦理优先的"中国传统",亚里士多德开创的"理智的德性"高于"伦理的德性"的"西方传统",都经历了历史哲学的三期辩证发展,它们在现代都遭遇到伦理与道德的深刻矛盾。与西方伦理认同与道德自由的矛盾不同,伦理—道德悖论、伦理—道德二元对峙,是这一矛盾的中国形态。它表明,中国道德哲学与道德文明已走到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关头,其历史哲学前景既不是传统性的"合",也不是现代性的"分",而是伦理—道德生态的辩证建构。伦理—道德生态,是其历史哲学的现代中国形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