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赋》中高唐山的现实原型及山名由来——兼论《庄子》中“唐”字的楚语特征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贾学鸿[1,2]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中文系 [2]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出  处:《江汉论坛》2011年第1期108-111,共4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庄子>名物考辨及其意蕴的文学阐释"(08ZCW02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高唐赋》所展示的高唐山是簸箕形,它的现实原型是客观存在的蒲矶山。蒲矶山是簸箕山的别称和俗读,是由山形如簸箕而来,与高唐山的总体样态相一致。簸箕山与云梦泽隔江相对,因此,《高唐赋》中的顷襄王对高唐观远处相望,而没有涉江登临。宋玉对高唐山所作的多方面描写,均取象于蒲矶山一带的自然景观,二者可以相互印证。高唐山名称的生成,很大程度上来自它的簸箕形。楚语把周边凸起中间凹空的器物或地形称为"唐","唐"的原始内涵兼有高和空两种意义,并且和楚语存在密切关联。《庄子》书中的"唐"字均取其冲虚空无之义,在相关篇目能够一以贯之,带有楚语的特征。

关 键 词:高唐山 蒲矶山 现实原型 楚语 

分 类 号:I206.5[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