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贵祥[1,2,3]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2]中山大学哲学系 [3]兰州大学哲学系
出 处:《学海》2011年第1期66-71,共6页Academia Bimestris
摘 要:施蒂纳形而上学批判的立脚点是"唯一者",直接目标是费尔巴哈的"类本质",但是施蒂纳在成功驳倒费尔巴哈的同时却陷入不可避免的内在冲突中。一方面施蒂纳肯定"唯一者"是现实的个人,用独一无二的"独自性"来对抗整个近代形而上学普遍性对人的压迫;另一方面,一个任何普遍性和社会性维度制约的"唯一者"只能是一个幽灵和怪影。马克思经过施蒂纳对费尔巴哈哲学批判的洗礼,清楚地看到施蒂纳学说的致命弱点同时也不得不重新调整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定位,从而从根基上澄清了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共同基础乃是人类的现实生活本身,同时强调了人的社会性维度。但是现实历史发展表明,施蒂纳强调的个体性生存和马克思重视的社会性维度在现代视域中都不可能完全支撑现代性对人的挑战,而个体性和社会性的中间性求解将成为现代性视域中的大趋势。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