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出 处:《科学通报》2011年第3期254-260,共7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KZCX-2-YW-306);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403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202003)
摘 要:系统分析了贵州都匀七星洞(QXD)洞穴系统中各组分(土壤水、滴水及其化学沉积物与土壤、基岩等)的锶同位素组成(87Sr/86Sr),结果显示,各组分的87Sr/86Sr比值特征差异显著.QXD-1#,4#和9#滴水87Sr/86Sr平均值分别为0.709568,0.709139和0.708761,其比值差异可能是由不同滴水点相应的渗流水运移路径、滞留时间和其他水文地质过程等因素不同所造成的.两端员模式计算表明,基岩(碳酸盐岩)溶解对1#,4#和9#滴水的贡献率分别为40.8%,57.6%和72.4%.基岩溶解贡献率与之前研究的各滴水δ13CDIC值没有正相关关系(基岩δ13C值为1.8‰),相反,基岩贡献率相对较低的1#,其δ13CDIC值最重(平均值?4.5‰),而贡献率相对较高的9#,其δ13CDIC值最轻(平均值?9.3‰),QXD-4#基岩贡献率高于1#低于9#,其δ13CDIC平均值(?8.6‰)却低于1#高于9#.由此可见,基岩的溶解对滴水稳定碳同位素的影响不是该洞穴不同滴水点间碳同位素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水体运移路径中,可能前期方解石沉积(PCP)过程的发生才是滴水δ13CDIC偏重的主导因素.此外,本研究还发现,1#和4#滴水对应次生化学沉积物87Sr/86Sr比值特征主要反映了上覆土壤系统(土壤水)与基岩溶解相对贡献变化,利用本地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87Sr/86Sr指标表征上覆土壤风化强度及其变化是可行的,进而反映本区域季风气候信息.
关 键 词:锶同位素 洞穴滴水 物质来源 前期方解石沉积(PCP) 贵州七星洞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