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戈士国[1]
机构地区:[1]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出 处:《哲学动态》2011年第2期41-47,共7页Philosophical Trends
基 金: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意识形态概念变迁及其实践意蕴研究"(08CZX002)阶段性成果
摘 要:作为当今具有巨大影响又颇具争议的概念,“意识形态”(ideology)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中得到了系统的阐发。意识形态能够成为政治与学术生活中的通用语,马克思功不可没。但从知识谱系上看,“意识形态”术语并非马克思的发明,而是源自希腊语汇“理念”(edios)和“逻各斯”(1ogos)的合成,意为“观念学说”(doctrine of ideas)或“观念科学”(science of ideas),其首创者可追溯至拿破仑时代的思想家德斯杜特·德·特拉西(Destutt de Tracy)。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