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傅俊钦[1]
机构地区:[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出 处:《中医研究》2011年第2期60-63,共4页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earch
摘 要:目的:观察"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三种粗细针之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位确诊为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28号针组、32号针组与36号针组3组,每组各30例。与皮肤表面呈平行方向按压扳机点(条索状硬结),病患最感疼痛的方向定义为痛点方向。各组远离痛点方向平刺(与皮肤呈15°角),将针尖通过扳机点,进针深度约为3.5 cm,提插滞针后留针5 min。针刺前后使用指针式拉压力计规范统一按压位置、方向、力量等,必须严格规定其一致性。对比各组疗效、针刺前后疼痛量表积分及平均减分率。结果:28号针组与32号针组疗效均明显优于36号针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28号针组及32号针组针刺前后疼痛量表积分对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二组针刺后与36号针组针刺后疼痛量表积分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8号针组与32号针组之平均减分率均明显优于36号针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痛为腧"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明显,且疗效随着毫针的增粗而增强,在一定程度内二者呈正比关系。
关 键 词:以痛为腧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治疗 针粗细 扳机点 痛点方向
分 类 号:R246.2[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