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麻醉科,511500 [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与危重急救教研室,成都610041
出 处:《广东医学》2011年第2期167-169,共3页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0271259)
摘 要:目的探讨乳化异氟醚在大鼠苏醒后是否有持续镇痛作用。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成乳化异氟醚组和异丙酚组两组,每组15只,所有大鼠测定其热痛阈(甩尾潜伏期)的基础值,两组通过尾静脉10 s分别给予乳化异氟醚0.861 mL/kg或异丙酚7.41 mg/kg(两组均为1.3ED50),观察大鼠前爪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的时间。测定翻正反射恢复后2、6、10和14 min热痛阈。比较两组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的时间;同时比较组间各个时间点的热痛阈以及组内各个时间点的热痛阈和痛阈提高值(%MPE)。结果两组大鼠体重和热痛阈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内所有大鼠翻正反射均消失,异丙酚组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的时间分别为(10.0±2.5)s和(412.5±152.0)s,而乳化异氟醚组为(6.5±2.2)s和(22.7±11.0)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苏醒后2 min和6 min时热痛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min和14 min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异丙酚组内各时点热痛阈无统计学差异;而乳化异氟醚组内比较,2 min和6 min时热痛阈和痛阈提高值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 min和14 min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次给药时,乳化异氟醚的起效和恢复均较快,而且清醒后仍有残余镇痛作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17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