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钟锐[1] 刘嘉馨[1] 曹晔[1] 何语良[1] 袁理[1] 王红[1]
机构地区:[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输血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52
出 处:《中国输血杂志》2011年第1期40-42,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摘 要:目的考察亚甲蓝光化学法中各种因素对血浆凝血活性和主要成分的影响。方法将血浆分为3组,每组10袋(200 m l/袋),加入亚甲蓝至终浓度为1μmol/L,分别采用照度为2 000 lux的红光(Ⅰ组)、10 000 lux的荧光(Ⅱ组)和30 000 lux的荧光(Ⅲ组)照射30 m in,然后采用3种不同灭菌方式(高压蒸汽、环氧乙烷和辐照灭菌)的滤器过滤去除血浆中的亚甲蓝。检测处理前后血浆的PT、APTT、FⅧ、纤维蛋白原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加入亚甲蓝前后,血浆的PT、APTT无明显差异,FⅧ∶C分别为(103.96±2.54)%vs(95.50±1.92)%。不同的光源光照后,3组血浆的PT在光照前后无明显差异。Ⅰ、Ⅱ、Ⅲ组光照前后血浆的APTT分别为(34.93±1.26)svs(39.96±2.54)s,(35.87±1.83)svs(40.37±1.58)s,(35.73±1.92)svs(41.66±2.01)s。光照后3组血浆的FⅧ∶C的回收率分别为(89.05±1.36)%,(87.04±1.03)%,(84.62±0.51)%。采用不同灭菌方式的滤器过滤后,3组血浆的PT无明显差异。Ⅰ、Ⅱ、Ⅲ组血浆过滤前后的APTT分别为(39.96±2.54)svs(41.37±2.14)s,(40.37±1.58)svs(42.21±2.17)s,(41.66±2.01)svs(55.64±2.34)s。3组血浆经滤器过滤去除亚甲蓝后的FⅧ∶C的回收率分别为(93.75±1.23)%,(93.05±1.54)%,(58.61±1.17)%。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后滤除亚甲蓝的血浆的纤维蛋白原和总蛋白的回收率分别为(77.30±0.18)%和(97.57±1.78)%。结论亚甲蓝光化学法中亚甲蓝、光源、过滤对PT无明显影响,但APTT有所延长,且FⅧ和纤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高照度的荧光、辐照灭菌的滤器对APTT和FⅧ影响最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