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本源共同体三种模式及其当代意义——读《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马俊峰[1,2] 

机构地区:[1]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 [2]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出  处:《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8-13,共6页Guizhou Social Sciences

摘  要:马克思关于前资本主义本源共同体三种模式的划分,使我们能够更加认清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现状,从而可以更好地展开对市民社会的批判,也就是说,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和反思。马克思进一步指认市民社会是人类走向未来共同体的必要环节,这一环节是无法跨越的,这启迪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发展和培育市民社会是我们的迫切任务,在这个意义上,对马克思关于本源共同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马克思 亚细亚共同体 古典古代共同体 日耳曼共同体 

分 类 号:B032.2[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