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电针频率对脑缺血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肖贻财[1] 吴新贵[1] 周元成[1] 杨雪捷[1] 

机构地区:[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市双拥路6号530021

出  处:《广西中医药》2011年第1期52-54,共3页Guang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广西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GZZC0962);广西大型仪器协作共同网资助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电针频率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对照组、15Hz组、30Hz组、100Hz组。各组均予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造模后除对照组外均予不同频率的电针治疗,造模5天后各组均进行神经功能评定,检测脑梗死灶边缘(A区)、同侧近顶叶皮质(B区)、对侧与病灶相对应的皮层(C区)的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细胞计数和阳性胞浆光密度。结果:①神经功能评分:15Hz组、30Hz组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低(P<0.01),以30Hz组降低程度更明显。②免疫组化结果。各组大鼠A、B、C区的GFAP阳性细胞数比较均显示:A区>B区>C区(P<0.01);15Hz组和30Hz组在A区、B区的GFAP阳性细胞数均较对照组多(P<0.01),其中以30Hz组更明显;GFAP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15Hz组、30Hz组较对照组、100Hz组高(P<0.01)。结论:不同电针频率可影响脑缺血后大鼠在A区、B区、C区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其中以频率为15Hz、30Hz的针刺效应为优,提示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关 键 词:电针频率 局灶性脑缺血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行为学 

分 类 号:R245.3[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