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岩[1] 陈朝元[1] 吴晖[1] 张洪生[1] 何顺勇[1] 张传眺[1] 高全达[1]
机构地区:[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4
出 处:《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35-37,共3页Journal of Gansu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福建省省属高校资助(项目编号:2006F5052)
摘 要:目的探讨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罗马II诊断标准及中医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的D-IBS患者30例设为治疗组,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2组均通过结肠镜取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黏膜,运用Envision法观察肠嗜铬细胞(EC细胞)数量和5-HT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5-HT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及5-HT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5-HT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及5-HT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均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不论是健康人还是肝郁脾虚型D-IBS患者,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黏膜EC细胞的数量和5-HT的含量呈正相关性;肝郁脾虚型D-IBS患者结肠黏膜EC细胞的数量及其5-HT的含量与患者的病情程度呈正相关性。结论抑制EC细胞的异常增生、调节5-HT的正常分泌,可能是痛泻要方治疗D-IBS的作用机制之一。
关 键 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痛泻要方 肠嗜铬细胞 五羟色胺 肝郁脾虚型
分 类 号:R256.34[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8.19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