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下扬子区震旦纪一中三叠世海相盆地类型及后期改造  被引量:1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邓红婴 周进高[1] 赵宗举[1] 陈学时[1] 

机构地区:[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

出  处:《海相油气地质》1999年第3期38-45,共8页Marine Origin Petroleum Geology

摘  要:中下扬子区海相盆地前震旦系基底包括下构造层晚太古代—早元古代结晶变质岩系和上构造层中—晚元古代中—浅变质褶皱岩系。基底在横向上具不均质性,主要表现为下构造层分布局限。Z_1—T_2各时期的海盆演化可划分出加里东和海西—印支两大旋回,每个旋回所经历的盆地类型有克拉通—裂谷盆地、克拉通—大陆边缘盆地和克拉通—前陆盆地等,在旋回末期均经历了海盆回返和碰撞造山的构造阶段,对海盆产生较为显著的同期改造作用。后期改造作用从晚三叠世开始,不同阶段的改造作用类型不相同,主要可归纳出四种:T_3—J_3冲断构造作用、J_3—K_1走滑构造作用、J_3—K_1火山岩浆作用以及K_2—E反转构造作用。后期改造作用比同期改造作用对油气地质的影响更为显著和强烈。

关 键 词:海相盆地 盆地类型 盆地演化 中扬子区 油气地质 

分 类 号:P618.130.2[天文地球—矿床学] P544.4[天文地球—地质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