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凝血纤溶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解见业[1,2] 蔡尚郎[1] 吴玉辉[1] 

机构地区:[1]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 [2]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人民医院

出  处:《山东医药》2011年第5期55-56,共2页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探讨非瓣膜病性房颤(NVAF)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2例NVAF患者(观察组)分为有脑卒中病史(观察A组)及无脑卒中病史(观察B组)两组,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P-选择素(PS)、D-二聚体(D-D)。另选56例非NVAF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FIB、PS、MPV及D-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A组、观察B组的FIB、PS、MPV、D-D有统计学差异(P<0.05),PT、APTT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VAF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凝血纤溶系统功能有较明显的变化,存在血栓前状态,这种异常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 键 词:心房颤动 非瓣膜病性 血小板功能 凝血纤溶功能 

分 类 号:R541.7[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