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前朦胧诗”的意象革命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罗振亚[1]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  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44-50,共7页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个人化写作’--1990年代先锋诗学的建构与对话"(08BZW065);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课题"20世纪中国先锋诗学研究"(NCET-05-0355)

摘  要:为巧妙对抗文革的政治高压和喧嚣矫情的"红色战歌","前朦胧诗"通过思想知觉化的方式,婉转地传达诗人们的迷惘、渴望与反叛的情思,恢复了以客观外物呈现心理世界的"心象"原则。"前朦胧诗"既故意拆解、颠倒当时流行的话语模式和意象语义系统,解构了太阳、春天和大地等传统的圣词、公共象征,又自觉创造"鱼儿"、"火"、"秋天"、"黑夜"等私设的个人象征意象,在破与立两个向度上完成了对传统意象艺术的变革与超越。"前朦胧诗"在讲究"心象"原则与象征之道的共同前提下,注重彰显抒情个体意象的差异性,为个人化写作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不但各人有各人意象的呈现方式和表现形态,并且一个诗人个体也时常表现出多种风格。"前朦胧诗"的意象革命节制了抒情,以含蓄、朦胧效果的获得,促成了把握世界方式的立体化、间接化和内部化,对后来的"朦胧诗"构成了深刻的艺术启迪。

关 键 词:前朦胧诗 意象革命 解构 建构 差异性 

分 类 号:I207.25[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