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伟
出 处:《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51-55,共5页Journ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基 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唐代京兆韦氏家族与文学研究"(2010JK069);陕西理工学院科研项目(SLGQD0904)
摘 要:盛唐至今,学界对杜甫及杜诗的负面评价一直存在,但学人多有意或无心的将其简单地加以边缘化或视而不见,从而形成杜诗研究的缺憾。历代对杜甫的批评主要表现在"迂阔"、"好发大言"等。就杜诗而言,则主要病其"拙粗"和"巧纤"。明清以来,则又有多人以"格调"、"神韵"立论,对被宋人所谓"诗史"说加以垢病。推而论之,历代攻杜、扬杜之观点,实为古代诗论中强调意境含蓄、格高调远之一方与强调以炼字琢句、段落开合、彰显主题之另一方的交锋,也是唐宋诗之争的个案显现。对其进行研究,不惟在杜诗研究领域,而且在中古以降的诗学史上都具重要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