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出 处:《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257-257,共1页Acta Universitatis Medicinalis Anhui
摘 要:目的探讨药疹发生的致病因素、临床特征及防治方法。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附属省立医院皮肤科1998年12月~2007年12月间1 133例住院药疹患者资料,按照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致病药物种类、皮疹类型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系统分析药疹发生的诱因与药物种类,比较药疹发生与原发疾病、致病药物与皮疹类型、致病药物与疾病程度的相互关系,以及重症与非重症药疹的临床转归等。结果药疹发生的平均年龄为(42.52±19.94)岁,男女性别比为1∶1.06,常见的致病药物种类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40.60%)、镇静催眠抗癫痫药(11.39%)和解热镇痛类(10.24%)。药疹类型中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发疹型占45.46%,荨麻疹型占18.71%,多性红斑型占15.71%。引起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发疹型药疹的致病药物为青霉素类(33.39%)、头孢菌素类(14.76%)和解热镇痛类(10.49%);引起荨麻疹型药疹的致病药物为头孢类(26.89%)、青霉素类(25.47%)、血清制品及疫苗(18.40%)、镇静催眠抗癫痫药(15.57%);引起多形红斑型药疹的致病药物为头孢菌素类(22.47%)、中(成)药类(13.48%)和青霉素类(13.48%)。重症药疹类型有重症多形红斑型(2.21%)、剥脱性皮炎型(4.77%)和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2.56%),其致病药物主要为镇静催眠抗癫痫药(42.59%)、抗痛风药(21.30%)和解热镇痛类(10.19%)。固定性药疹74例(6.53%),磺胺类药物引起37例,其中男54例,女20例。1133例药疹患者中因上呼吸道感染而用药后患药疹者602例(53.13%),原发病为癫痫者121例(10.68%)、痛风102例(9.01%)、皮肤病71例(6.27%)、消化系统63例(5.56%)、妇科疾病59例(5.21%)、外伤及咬伤30例(2.65%)、神经系统疾病18例(1.59%)、心血管疾病13例(1.15%),而其它疾病引起药疹54例(4.76%)。非重症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5.21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