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判沦陷时期的南京民间社会——“抗争”与“灰色地带以外”的视角  被引量:10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福运[1] 

机构地区:[1]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抗日战争研究》2011年第1期107-116,共10页Studies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摘  要:沦陷时期的南京,商贩群体突出的自利性与投机性及其贻害黎民的事实,显示了"灰色地带"说的解释力。知识分子在1940年后发生了或爱国或变节的分化,但大多选择了表面妥协实则尽力维护民族利益的中间路线。底层市民的分化也很严重,介于中间状态的芸芸众生不久便完成从幻想到幻灭再到认清日本殖民统治真面目的转变;在非妥协即牺牲的两难选择面前,他们外表顺服但内心充满仇恨。对后两个群体民族立场的解释,"抗争"论与"灰色地带"说均显不力。其实沦陷区民间社会恰似"致命的暗礁",其中舍生取义的暴力抗争者为灵魂,坚韧不屈的隐性反抗者构成其支柱和脊梁,貌似混沌的中间群体聚成坚实的基座。

关 键 词:沦陷区 民族抗争 灰色地带 致命暗礁 

分 类 号:K265[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