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童娟[1] 陈建雄[1] 张子谦[1] 潘娱[1] 郑婕[1] 姚红[1]
出 处:《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年第6期641-645,共5页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基 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835601014);广州市卫生局项目(2006834)
摘 要:目的评价针刺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代谢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肓试验方法,将118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安慰组42例,另纳入健康对照组30例。两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受饮食控制。治疗取腹部以脐为中心12穴并配合下肢梁丘(双)、足三里(单)、阴陵泉(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体重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尿酸指数,腹部皮下脂肪层及双大腿根部皮下脂肪层面积(CT扫描下)分值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结果显示,两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治疗前BMI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BMI为(29.38±2.92),对照组BMI为(31.35±3.2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间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尿酸指数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同醇、葡萄糖指数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总胆固醇〈0.01;P葡萄糖指数〈0.01)。两组间腹部皮下脂肪层、双腿皮下脂肪层面积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腹部〈0.01,P左大腿根部〈0.01,P右大腿根部〈0.01)。两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治疗前、后,BMI指数、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尿酸指数、腹部皮下脂肪层及双大腿根部皮下脂肪层面积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可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BMI指数,并相应降低其血清总胆同醇、葡萄糖指数及腹部皮下脂肪层及双腿皮下脂肪层面积,提示针刺疗法可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局部脂肪蓄积,并调整体内代谢功能。
分 类 号:R246.1[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