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损伤后大鼠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变化及法医学意义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慧通[1] 谢亚男[1] 杨艳丽[2] 王乔峰[1] 赵泽[1] 丁素真[1] 李洋[1] 王振原[1] 

机构地区:[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2]陕西省人民医院检验科,陕西西安710068

出  处:《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第2期264-265,共2页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项目(No.091069868)~~

摘  要:目的观察电流损伤后大鼠血清淀粉酶(AMS)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变化规律及其法医学意义。方法利用110 V交流电电击大鼠,建立大鼠无明显电流斑电击损伤模型。于电击后即刻、153、0 min、1、2、3、4、5、6、78、h,分别采集电击组大鼠和空白组大鼠的动脉血进行AMS全自动生化分析。结果电击组大鼠血AMS在电击损伤早期升高不明显,15 min后开始明显上升,至3 h组达峰,其水平约为空白组的1.4倍。此后逐渐下降,于8 h时接近空白组水平。结论电流损伤后大鼠血清AMS水平发生一定的规律性改变;AMS可作为无明显电流斑电击损伤鉴别的辅助指标。

关 键 词:电击损伤 大鼠血清淀粉酶 生化分析 大鼠 

分 类 号:D919.4[医药卫生—法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