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200232
出 处:《园林科技》2011年第1期7-12,42,共7页Science & Technolog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基 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沪农科攻字(2007)第10-1号)
摘 要:选择城市5种典型人工林群落采样并布置室内恒温培养试验,观测了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大小和动态变化过程,并比较了不同人工林土壤固碳能力高低。结果表明,城市不同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差异明显,表层(0~20cm)土壤中有机碳变化为桂花(OF)>池杉(TA)>香樟(CC)>竹林(BM)>草坪(LP),微生物生物量碳变化为桂花(OF)>竹林(BM)>草坪(LP)>池杉(TA)>香樟(CC),且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培养期间不同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过程相对一致,培养前期有机碳日均矿化量相对较高,但随着培养时间延续迅速下降并在培养后期保持相对稳定趋势;回归分析表明,不同人工林土壤有机碳日均矿化量变化与培养时间均符合对数关系;整个培养过程中有机碳日均矿化量、累计矿化量高低顺序为桂花(OF)>草坪(LP)>香樟(CC)>池杉(TA)>竹林(BM);不同人工林土壤固碳能力存在差异,有机碳矿化率大小依次为草坪(LP)>桂花(OF)>池杉(TA)>竹林(BM)>香樟(CC),表明草坪最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积累,而香樟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