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湃与马克思主义在乡村社会的大众化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齐霁[1] 杨东[1] 

机构地区:[1]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134

出  处:《兰州学刊》2011年第3期13-17,共5页

基  金: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纪念建党九十周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乡村实践的历史逻辑到回归民间的现实选择"资助。(项目编号:10JDJNJD211)

摘  要: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特别是在乡村社会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彭湃无疑是一位开拓者。从对乡村社会现状的认知,到对农民群体社会心理的剖析,不仅体现了他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了首位,事实上也是他实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起点。更为重要的是,彭湃在乡村社会的大众化实践中,是以最平凡的形象深入民间,用自己的高尚情操和感染力来号召和吸引民众的。而人们也正是从他身上所承载的形象与符号中才做出自己的认知和判断的。当彭湃在民众心目中已成为一种特定的符号,他们也就最终认识和理解了"马克思主义"。这也正是彭湃在乡村社会大众化实践中留给我们的一条最宝贵的经验。

关 键 词:彭湃 乡村社会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分 类 号:D26[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