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G. Konrad, MD J. Bayer, MD P. Hepp, MD C. Voigt, MD H. Oestem, MD M. Kaeaeb, MD C. Luo, MD M. Plecko, MD K. Wendt, MD W. Koetler, MD N. Siikamp, MD 梁军波(译)[2]
机构地区:[1]Investigation perfornred at the Departnvent of Orthopaedic and Trauma Surgery, A lbert-Ludwigs-University Freiburg, Freiburg, Germany [2]浙江省台州医院骨科,317000
出 处:《中华骨科杂志》2011年第3期I0026-I0035,共10页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摘 要:背景:肱骨近端不稳定性移位骨折的治疗仍有争议,尤其是老年患者。本前瞻性多中心病例研究目的是评价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后的功能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187例肱骨近端新鲜骨折患者(平均年龄62.9-15.7岁)行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分别在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进行随访,获得随访的患者人数分别为165例(88%)、158例(84%)和155例(83%),并对疼痛、肩部活动度和肌力进行评价。每次随访时均作Constant肩关节评分,术后1年随访时作患肢和对侧肢体的上肢、肩、手残疾评分(DASH)。结果:3个月和1年的随访结果比较发现,患侧的平均活动范围和Constant评分都显著改善。术后1年,患侧平均Constant评分为70.6±13.7分,而对侧肢体为85.1%-14.0%。1年后随访时平均DASH评分为15.2±16.8。1年后对155例患者随访时发现其中有52例(占34%)患者共计发生并发症62例次。其中25例并发症(占40%)与手术技巧不当有关,而且都发生在手术过程的最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术中螺钉穿出肱骨头,155例患者中的21例(14%)发生螺钉穿出。29例患者在骨折后12个月内进行了计划外的第二次手术。结论:本研究认为如果采用正确的手术技巧对于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采取手术治疗并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可以取得良好的功能。由于大部分并发症和不正确的手术技巧有关,因此手术医生应该掌握正确的手术技巧以避免医原性损伤。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关于证据等级的完整描述详见投稿须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