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8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盛强[1] 刘巧玉[1] 周守方[1] 张水堂[1] 

机构地区:[1]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新生儿科,528200

出  处:《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第9期95-95,97,共2页

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高危因素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PPHN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确诊80例PPHN患儿的住院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高危因素;同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儿分成两组,A组(33例)用常规扩张血管药物治疗并机械通气,B组(47例)在A组基础上使用PS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围产期窒息、肺部病变等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因素,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在临床治疗上使用PS的患儿临床治愈好转率明显提高,与不联合使用PS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PHN多发生于男性足月儿,肺部病变和围生期窒息缺氧为最常见原因,湿肺、吸人性肺炎并PPHN预后较好,而窒息、RDS、新生儿败血症及感染等导致的PPHN预后较差;机械通气联合固尔苏是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方法。

关 键 词:肺动脉高压 高危因素 防治措施 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 

分 类 号:R725.630.5[医药卫生—儿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