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发生在沉积盖层里的破坏性地震:2010年1月31日四川遂宁-重庆潼南地震  被引量:2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罗艳[1] 倪四道[2] 曾祥方[3] 谢军[3] 陈颙[3] 龙锋[3] 

机构地区:[1]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 [2]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430077 [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230026

出  处:《科学通报》2011年第2期147-152,共6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科研业务专项(02092410);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2-YW-116)资助

摘  要:一般而言只有结晶基底才有足够的强度积累大量的应变能然后突然释放形成破坏性地震,而沉积盖层则由于富含孔隙、流体因此较软弱而不能积累足够的能量形成大的地震.而2010年1月31日在遂宁-潼南交界处一次M5.0破坏性地震,多数台站记录短周期面波(Rg)发育,显示出浅震的特征.通过拟合短周期面波和较长周期面波的相对幅度,拟合远震深度震相pP,sP波形,确定该地震深度约为(2±1.5)km,因此该地震发生在厚达6km的沉积盖层之内.虽然文献中有古生代沉积岩中发生4级地震的报道,但是中生代沉积盖层中发生高达5级地震的案例尚无报道.此次地震给破坏性地震的孕育机理研究提供了罕见的案例.

关 键 词:遂宁-潼南地震 沉积盖层 破坏性地震 

分 类 号:P315.9[天文地球—地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