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安胎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邓丽丽[1] 宋殿荣[1] 

机构地区:[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天津300150

出  处:《中国医药导刊》2011年第3期469-469,472,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al Guide

基  金:国家科技部中医药行业专项(200707011)

摘  要: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 的从而支持胚胎发育维持妊娠.车淑芬[13] 证实黄芩苷、黄干燥根,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元芩、宿芩、子芩等.主芩素及黄芩煎液都不同程度的升高子宫组织P4 含量,使激产于河北、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等地.山西产量最素水平接近正常妊娠水平,抑制由LPS 诱导的IFN-γ 升高, 大,河北承德质量最好(俗称热河黄芩).黄芩始载于〈神农提高子宫组织中IL-4 、IL-10 含量,回复Th2 反应优势.王本草经〉,列为中品,其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素霞[14] 等认为中药安胎合剂(寿胎丸合泰山磐石散加减而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1] .

关 键 词:黄芩 安胎 机理研究进展 

分 类 号:R285.5[医药卫生—中药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