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顺差下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被引量:10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晓慧[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

出  处:《中国金融》2011年第9期29-31,共3页China Finance

摘  要:2003年,或者更准确些说,2002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并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国际收支顺差使人民银行不断被动购入外汇、吐出过量的人民币基础货币,并直接增加货币供应,从而形成流动性过剩的压力。除了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的短暂例外,这个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使用和创新,很大程度上正是归因于对冲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抑制货币信贷过度膨胀的需要:公开市场对冲操作逐渐成为货币调控的重要手段,存款准备金工具被前所未有地使用。

关 键 词:货币政策工具 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金融危机 流动性过剩 过剩流动性 存款准备金 经济运行 人民银行 

分 类 号:F832.6[经济管理—金融学] F822.0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