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杰[1] 周尚哲[2] 赵井东[3] 郑景雄[2] 郭向中[2]
机构地区:[1]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2]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510631 [3]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第3期350-361,共12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771049);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2-YW-GJ04);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编号:2006FY110200)资助
摘 要:公格尔山是帕米高原最大的现代冰川作用中心,第四纪冰期中冰川有较大规模的扩张,留下了形态较完整的冰川沉积.根据冰碛物的分布与风化程度、冰碛地层的接触关系以及表面黄土或土壤发育状况等,应用ESR测年技术,对该地区的第四纪冰川沉积进行了定年,其年龄分别为(13.1±0.8)^(27.0±2.2),(36.4±3.3)^(48.7±5.7),(65.6±6.8)^(86.6±8.9)与(105.6±9.4)^(178.3±17.8)ka.应用地貌地层学原理并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确认公格尔山地区至少经历了6次规模较大的冰进,可分别对应于小冰期、新冰期、MIS2、MIS3中期、MIS4和MIS6.本区末次冰期最盛期发生在末次冰期早冰阶(MIS4)而不是末次冰期晚冰阶(MIS2),且末次冰期间冰阶(MIS3)中期的冰进幅度比MIS2时大.西坡由于特殊地形与急剧气候变化的影响,山麓地带广泛分布的冰碛丘陵可能是多次冰进沉积的产物,而最近一次广泛冰川覆盖山麓地带形成冰碛丘陵的时代对应于MIS3中期.此外,西坡3500m以下风化较深的冰碛可能代表一次更老的冰川作用,与毗邻的慕士塔格山地区第四纪冰川演化序列进行对照,其时代可能代老于倒数第二次冰期.在北坡,老于倒数第二次冰期的冰碛地形因后期的侵蚀破坏而未能得以很好的保存,仅在盖孜检查站西南更高的陡峻位置保存有相应的疑似冰碛残留.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