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汉语中动结构的界定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高秀雪[1] 

机构地区:[1]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1年第4期112-116,共5页Modern Chinese

基  金: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论元实现的灵活性与句法/语义界面研究,编号:J09wc66;青岛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基金:英汉中动结构对比研究

摘  要:语言学界对于汉语中是否存在中动结构以及中动结构的句法和语义实现形式存在很多分歧。产生分歧最重要的原因是语言学界没有确定中动结构要满足的必要充分条件,汉语中动结构的判断还严重比附英语中动结构的特征。基于中动事件动词的及物性、隐含施事论元和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被认定为中动结构的定义特征,其他特征如泛指性、非事件性、情态性等都是中动结构的典型性特征。汉语受事主语结构符合中动的必要充分条件,同时又区别于被动句和话题句,界定为汉语中动结构。

关 键 词:中动结构 中动语态 定义特征 受事主语结构 

分 类 号:H146[语言文字—汉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