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乐“散”结构特征及其演奏把握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樊艺凤[1] 

机构地区:[1]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陕西西安710061

出  处:《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83-86,共4页Jiaoxiang-Journal of Xi'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摘  要:"散"是中国器乐作品结构思维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筝乐作品中无处不在,它既给了演奏者较大的发挥空间,又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与发展逻辑。"散"的结构状态展现在乐曲中,多为"引子""尾声""散乐段""华彩""过渡"部分,归纳来看,其形态有推进式、对称并列式、段落衔接式、乐段陈述式、补充发展式、前后呼应式等多种,演奏者要根据"散"的不同位置极其情感表现需求予以把握,才可能达到"有度的自由,有致的发挥,有理的夸张,有分寸的意外"之境。

关 键 词:筝乐  结构特征 

分 类 号:J632.32[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