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斯特到马克思:论生产力理论的历史嬗变与价值整合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史小宁[1] 常娟娟[2] 

机构地区:[1]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2]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南昌330031

出  处:《求实》2011年第5期8-12,共5页Truth Seeking

摘  要: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李斯特从国民经济学的角度,把"生产力"界定为由一系列科学技术、国民素质、社会政治状况及现有物质条件等因素构成的综合体。马克思在继承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研究价值的基础上,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对长期被李斯特忽视和遮蔽的视域进行了凸显和整合。二者生产力理论的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了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现实要求,而且也充分表明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因此,整合李斯特和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强调生产力发展的民族性和阶段性,重视非物质生产力的价值,构建合理的生产力体系,对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李斯特 马克思 生产力理论 

分 类 号:A81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